|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文学理论 > 涵泳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涵泳

古代文论术语,指对文学艺术鉴赏的一种态度和方
法。“涵泳”一词,出现得较早,如左思《吴都赋》中已
有“涵泳乎其中”,韩愈的《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也有
“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之句。“涵泳”有时也称
“涵咀”,如陆龟蒙《复友生论文书》所说“每涵咀义
味”。到宋代,程朱理学又提出了这一概念。程颐《河
南程氏粹言·论学篇》:“入德必自敬始,故容貌必恭
也,言语必谨也。虽然,优游涵泳而养之可也,拘迫则
不能入矣。”《朱子语类》五《性理》二:“此语或中
或否,皆出臆度,要之未可遽论,且涵咏玩索,久之当
自有见。”程朱理学家讲到学习时,主张“涵咏”,本
指在学道时,心理状态要从容不迫,沉潜其中,不断玩
索,自有所得。这就是所谓“优游涵咏”,或“涵咏玩
索”。“优游”,即从容不迫。后来这一说法被广泛地
运用到诗文评论和鉴赏中,指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应该沉
潜其中,反复玩索或玩味,以求获得其中的三昧。由于
艺术作品言理、言事,常常并非质直言之,而是比兴言
之,仅仅依靠理性判断是不行的,必须全身心地深入其
中,进行玩索,才能真正感知其中的奥秘或“味外之旨”。
所以“涵泳”也就成了艺术鉴赏中的这种态度和方法的
代称。
                  (周振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