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文学理论 > 散文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散文

文学体裁之一。其概念古今有所不同。古代指与韵
文、骈文相区别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中国
文学散文是从应用文字和学术论著(最早是经、史、子)
发展起来的,而且它与应用文字和学术论著始终不曾脱
离关系。
  中国散文有悠久的历史。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
国最古的文字,也是书写文学的萌芽。周代出现了大批
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名著,其中有不少著作,或其中的
某些篇章,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秦汉散文在先秦散文
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特别至东汉以后,除子、史专著
外,开始出现了各体单篇散文,如书、记、碑、铭、论、
序等,原来只是子、史著作表达工具的散文,至此取得
了某些独立地位。魏晋南北朝,是古代散文的发展变化
时期。诗、赋和骈文的繁盛,一方面造成散体文的中衰,
另一方面也为提高散文的修辞技巧和文采准备了条件。
唐宋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实际是一次
关于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全面改革运动。在它的推
动下,自唐宋迄于明清,逐渐出现了文学散文,产生了
不少优秀的山水记、寓言、传记、杂文等文学作品。清
代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是中国古代散文体分类的集
大成之作,它将文章分为13类:论辨、序跋、奏议、书
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
赋、哀祭,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散文文体的状况。
现代散文则指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
样式,包括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近
年来,由于叙事性散文中的报告文学和议论性散文中的
杂文越来越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学样式,因而人们也
越来越趋向于把它们从散文的范围中划分出去。这样,就
又形成了狭义的散文概念,即专指以抒情为主或抒情与
叙事并重的“散文小品”。
  现代散文区别于小说、戏剧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是它要求写真人真事,或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适当
的加工。散文中的人物、事件,必须是生活中真实存在
的,至少也应有相当根据;但它所允许的艺术加工程度要
比报告文学大些,它强调人物事件的主要方面符合客观
真实,不像报告文学那样,要求所写的人物言行乃至时间、
地点、事件都必须准确无误。散文中的“我”,常常是
作者自己,与小说中的“我”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散文
能真切、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事件和问题,直接
表达作者的认识和情感,因而优秀的散文作品比起小说、
戏剧等文学样式来,具有“轻骑兵”的作用。
  散文不同于小说、戏剧的又一显著特点,是反映现
实生活,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不要求完整的人物
情节,具有选材、构思的灵活性和较强的抒情性。如鲁
迅的散文,就往往抓住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
物或一些有内在联系的生活片断,来表达一定的认识和
感情,而不求像小说、戏剧那样具有丰满的人物、完备
的情节。作者写这个人或这件事,不是为表现而表现,而
是要写这个人、这件事给自己的印象、感受和影响,用
以感染或启迪读者。散文的这一特点和诗歌很相近,但
又不像诗歌那样高度凝炼,表现形式也比较自由、随意。
  此外,由于散文能将叙事、抒情和议论的功能熔于
一炉,并且自由灵活,可以有所侧重,所以,它的表现
形式也比小说、戏剧文学更为多种多样,举凡杂感、短
评、小品、随笔、速写、通讯、游记、书信、日记、回
忆录等等,都可以纳入散文范围之内。同时,散文能够
做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便于多方面地
反映现实,只要具有健康的内容,丰富的生活情趣,能给
人以启示和美的享受,都可以成为优秀散文篇章。所以
鲁迅说:“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
也不妨。”(《怎么办》)这里所说的“大可以随便”,
是指散文体裁风格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既可以叙事,可
以描写,也可以议论,可以抒情。根据内容和主题的需
要,它可以像小说那样,通过对典型性的生活片断和细
节,作形象描写、心理刻画、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也可
以像诗歌那样,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艺术手法,创造
一定的艺术意境。但是,散文体裁与表现方法的灵活多
样,不应理解为可以不加思索地信笔写去,恰恰相反,唯
其篇幅短小,更要求艺术的精粹,唯其自然朴实,更须
注意诗情和文采。散文贵“散”又忌散,是辩证的统一。
无论是讲究巧妙构思的散文,还是结构上浑然天成、不
需多少熔裁工夫的散文,都应力求通过“形散神不散”
的表现技巧,达到一定意境的创造,把深刻的思想、美
好的情怀,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而且要内情与外
物相融合,诗意与境界相交织,以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同时,为了创造清新优美的意境,在语言方面,散文要
求言简意深,短小精悍,精练优美,朴素自然,既要充
满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又要具有作家鲜明的风格特点。
              (王振民 褚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