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民族文学 > 门巴族文学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门巴族文学

门巴族居住在西藏自治区错那、墨脱、林芝等县。
约6000余人(1982),其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
字,因与藏族长期杂居,通用藏文。口头文学中诗歌占
有突出地位。
  萨玛酒歌是门巴族诗歌中主要歌体。“萨玛”是曲
调名称,多用于婚礼、节日、酒会或劳动等喜庆和欢乐
的场合,偏重抒情。歌词内容以表达祝福、赞颂和祈愿
为主,从各方面反映了民族生活和习俗。萨玛酒歌分多
段体和独段体两种,以多段体居多数。诗体形式大多六
音节或九音节一行,三行或四行构成一个诗段;也有七
音节、八音节或十音节一行,五行、六行或八行构成一
个诗段。每首歌,诗段无定数。在一首歌中,各诗段的结
构形式是一致的。《白鹤歌》、《聚欢》、《流浪歌》、
《长虹山》、《逃亡歌》、《建屋歌》、《牧人歌》等
是萨玛酒歌的代表作品。
  门巴族情歌虽以表现爱情为主,但同时也反映了人
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对现实的理解和感受,对人与人之
间关系的观察和认识。不少情歌,饱含着深刻的人生哲
理,具有格言性质。每句均六音节三顿,绝大部分四句
一首。极个别的是五句、六句或八句。曲调固定,可以
即兴填词歌唱。
  门巴族叙事诗,由牧歌发展而来,采用散体歌谣形
式。每句音节无定数,一般是三句或五句一个诗节,每
首或每章由若干诗节组成,演唱时化装披饰,手牵牦牛,
边歌边舞。长篇叙事诗《太波嘎列》是门巴族叙事诗的
代表作品,全诗共十四章,歌颂传说中的牧业始祖太波
嘎列的事迹,生动细腻地反映了各种牧业生产劳动的发
生和发展。
  戏剧在门巴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门巴戏起源于
宗教仪式活动,戴假面具演出,在锣钹伴奏下,说、唱、
舞三者错落穿插,交替配合。道白很少,跳和说、唱不同
时进行。唱词采用散体歌谣形式,曲调随内容和情感的
变化而变化。《阿拉卡教父子》是在门隅地区流传的一
部戏剧作品。这部作品描述了阿拉卡教父子的遭遇,反
映了在封建农奴制度下的门巴族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
他们的反抗精神。
  在古代,门巴族有丰富的神话,进入阶级社会以后,
宗教思想居于统治地位;再加没有文字记载,很多远古神
话传说逐渐被打上宗教烙印。至今流传的只有一些带有
神话色彩的古代传说。如《三兄弟河》、《镇压妖女》、
《却吉桑姆和冬顿》等。故事有《杜鹃、啄木鸟和斑鸠》
等,它们表达了门巴族人民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
精神以及他们对各兄弟民族诚挚友爱的感情。
                  (于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