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民族文学 > 鲁体民歌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鲁体民歌

藏族民歌形式之一。包括藏族原有的流行在甘肃、
青海、四川等省藏区的“鲁”、“卓”,流行在甘肃、
青海和四川阿坝各藏区的“拉伊”,流行在云南藏区的
“擦拉”和西藏地区的“郭尔谐”的部分民歌。
  鲁体民歌一般每首皆有数段,以三段的为典型结构。
每段少则二、三句,多则十数句。以二至五句为最常见。
每句音节一般相等。最多见的是七、八音节句。每首歌
的段与段之间,段之中相对的句子之间在设意、用词及
节奏停顿上都有对仗的关系。
  鲁体民歌,在一般情况下前数段是比兴,最后一段
点出本意。回环排比,反复咏叹,思想内容渐次深化,感
情色彩愈益浓酽,给人以情意隽永、其味无穷的感受。
  这种格律的诗歌在敦煌发现的古藏文史料中有不少
记录,9世纪前后就很流行。11世纪,米拉日巴运用这种
格律写出了著名的《米拉日巴道歌》。英雄史诗《格萨
尔王传》和藏戏剧本中的诗歌也大量运用这种格律。在
藏族文学作品中这种格律受到普遍重视和广泛运用。
               (多吉 佟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