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文学批评 > 三国两晋文学理论批评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三国两晋文学理论批评

三国、两晋时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个
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老庄思想的广泛流行和
外来思想的影响,使儒家思想“独尊”的地位发生了动
摇;文学也挣脱了经学的桎梏,获得可喜的成就。这些
都为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对后世有影响的理论批评著
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与吴质书》,曹植的
《与杨德祖书》,陆机的《文赋》,挚虞的《文章流别
论》,葛洪的《抱朴子》外篇等。尤其是《典论·论文》
与《文赋》,对后世更发生了重大而长远的影响,在这
些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批评方面的新问题。
  ① 关于文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的问题。儒家从其
创始人孔子起,就是重德行而轻文章的。两汉时期,由
于儒家的著作被奉为经典,轻视文学的情况相当普遍,甚
至把文学斥为“雕虫篆刻”,有似“俳优博弈”。曹丕
的《典论·论文》则一反这种倾向,把“文章”(主要是
指诗赋、散文等文学作品)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
事”的高度加以提倡,鼓励作家“不托飞驰之势”努力
从事创作活动;葛洪的《抱朴子》外篇则以大胆的反传
统精神,反对长期以来儒家重德行而轻文章的传统观念,
提出了“文章之与德行,犹十尺之与一丈,谓之余事,未
之前闻。……本不必皆珍,末不必悉薄”(《抱朴子》
卷三十二《尚博》)。这类观点对于文学进一步摆脱经
学的影响,促进当时及以后的文学的自觉发展,都具有
积极的意义。
  ② 关于创作问题的研究比以前大大前进了一步。
这最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曹丕在《典论·论
文》中提出的“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的观
点,以及他运用这一观点对当时作家的创作实际所作的
批评,实际上是第一次提出了作家的气质、禀性对于作
品风格的影响这一重要理论问题。葛洪则据此提出“才
有清浊”(《抱朴子》卷四十《辞义》),这不仅直接
影响了刘勰《文心雕龙》的风格论,而且成为中国古代
文论中关于风格的一个著名命题。2.关于创作过程的细
致深入的探讨。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
一篇完整而又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陆机的《文赋》中。
《文赋》不仅开创性地对于艺术想象及其在创作过程中
的作用作了精辟而形象的论述,而且,论述了怎样使作
家的艺术形象、构思得到最好的表现的问题。此外,他
还第一次论述了“感兴”,即“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文心雕龙》的创作论,在很多方面都受了他的影响和
启发。
  ③ 关于各种文体的特点、差异的研究已日益深入
和细致,不像以前的文论只是停留于探讨文章的根本共
同点。这以曹丕的《典论·论文》为代表。曹丕不仅第
一次提出了“夫文本同而末异”的观点,而且运用这一
观点对“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等不
同文体的特点和差异,作了尝试性的区分。陆机的《文
赋》也对诗、赋、碑、诔等的特点作过区分。挚虞的《文
章流别论》,不仅对当时各种文体的特点作了更加精细
的区分,而且还常常考察每种文体的历史源流。这些研
究不仅直接影响了刘勰《文心雕龙》文体论的写作,而
且,对后世的文体研究也发生了长远的影响。
  ④ 文学批评中的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曹丕
《典论·论文》提出了“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
能备善”的观点,反对“文人相轻”;要求文学批评应
该“审己以度人”,进行“公正”的评价。曹植认识到
文学批评对于创作的重要性,针对当时“诋诃文章”的
风气,说:“世人著述,不能无病,仆常好人讥弹其文”
(《与杨德祖书》)等等,对批评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
见解。这些对于文学批评的发展,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⑤ 进化的文学史观开始出现。如葛洪认为文学是
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不能停步不前。他继承
了桓谭、王充等反对贵古贱今的观点,并作了进一步的
发挥,指出两汉以来被奉为经典的儒家典籍(如《书》、
《诗》等)的文辞,不及后代。这种富有胆识的见解,不
仅对传统的宗经、征圣的观点是一个冲击,而且对当时
文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此外,像曹植对于民间文学的重视(《与杨德祖书》),
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陆机《文赋》中所提出的“诗
缘情而绮靡”,不仅反映了情感对于创作的重要性已日
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自此以后,“缘情”一词就成
了古代文学中诗体的代名词,足见其影响之长远。
  总之,在三国、两晋时期,随着文学创作的自觉,出
现了文学理论批评的自觉,而这一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
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文学创作的繁荣,并直接影响了
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批评的进一步发展。
                   (敏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