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外国诗词常识 > 泰国文学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泰国文学

泰国于公元1257年建立素可泰王朝,形成了统一的
国家。兰甘亨国王为使泰国彻底摆脱高棉(吉蔑)王国
的控制和影响,于1283年在古高棉文的基础上创造了素
可泰时期的泰文,泰国书面文学随之诞生。泰国的古代
文学基本上是宗教文学和宫廷文学。
  素可泰王朝(1257~1377)建立之时,佛教和婆罗
门教已在这个地区流传,各种祀典上诵念的经文,以及
称颂国王的仁政和佛绩的赞词,曾镌刻在石碑上,这些
素可泰碑文是至今发现的泰国最早的历史、文学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兰甘亨碑文》。素可泰时期最有代表
性的一部宗教文学作品是《三界经》,它是五世王立泰
(1354至1376年在位)根据30部佛经编纂而成。他用优
美的散文描绘了众生所在的欲界、色界和无色界,宣扬
佛教思想,强调众生应弃恶从善,以免受“三界”轮回
之苦。《三界经》流传很广,对泰国社会佛教观的形成
和泰国文学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阿瑜陀耶王朝(1350~1767)统治泰国的 417年期
间,泰国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封建制度。它继承了素
可泰时期的文学遗产,同时吸收了高棉帝国的古老文化
和由婆罗门僧侣带来的古印度文化,一度呈现出繁荣的
景象,文学形式也有发展,出现了格律严谨的诗词,即
戛普、克龙和禅。然而,泰国在此期间曾两度被缅军征
服。京城阿瑜陀耶第二次陷落时(1767),文学遗产遭到
了严重破坏。
  在素可泰时期,国王非常忌讳高棉帝国的统治制度
和语言文字,主张使用纯粹的泰语;而阿瑜陀耶的国王,
为了确立和巩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采纳了高棉国君
的一些传统制度和礼仪。拉玛底帕提一世(1350至1369
年在位)责成婆罗门祭司编写了一部《水咒赋》,这是
泰国第一部赋体(立律)文学作品。《水咒赋》的主要
内容是歌颂拉玛底帕提一世,宣扬忠君思想。原著用古
高棉文写成,同时掺杂了一些梵文。《水咒赋》与忠君
宣誓仪式对巩固君主专制制度起了重要作用,被历代王
朝沿用 600多年,到1932年资产阶级维新政变后才予废
除。
  宗教文学在阿瑜陀耶王朝初期有进一步的发展,出
现了《大世赋》(《玛哈察堪銮》)和《大世词》(《戛
普玛哈察》)。这两部作品都是从巴利文原著翻译改写
的,内容都是讲释迦牟尼涅□以前最后一次轮回的故事。
以称颂国王的仁政和伟业为主要内容的宫廷文学也出现
了,如拉玛底帕提二世著的《阮败赋》,帕西玛霍束的
《纳莱大帝颂》等。
  民间口头诗歌创作在阿瑜陀耶中期获得了突出成就,
在泰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民间文学巨著长篇叙事
诗《昆昌与昆平》,就产生在这一时期。那时宫廷里聚
集了一批有名望的诗人,其中就有西巴拉。著名的文学
作品有泰国第一部教科书《如意珠》(《津达玛尼》),
爱情故事长诗《帕罗赋》,描述风俗习惯的《十二月》
(《他瓦托沙玛》),用禅体改写的《拉玛坚》(《罗
摩衍那》片断《别息达》),历史题材的《銮巴色版史
记》等。这时期出现的戏剧叫“洛坤”,全由男演员扮
演,后来称为“洛坤诺”(宫外剧)。
  阿瑜陀耶王朝后期,“格仑”(八律诗)已很盛行,
尤其是用于戏剧和对唱。在创作形式上又出现了一种新
的赋,叫“戛普和克龙”。这一时期著名的诗人是探玛
铁贝王子,他的作品有《铜河之行》、《悲溪离记》、
《摇船曲》、《欢喜经》(《南托巴南塔》)和《玛莱
赋》,后两部作品都是以诗的形式从梵文原著翻译改编
的。
  在戏剧方面,纳莱时期的宫外剧已演变成为宫内剧
“洛坤乃”,全由女演员扮演,只在王宫里演出,剧目
繁多,著名的有《拉玛坚》、《加拉格》、《卡维》、
《猜亚塔》、《玛诺拉》等。
  吞武里王朝(1767~1782)的吞武里王在致力平定内
乱、抵御外患的同时,着手整理泰国文学,亲自编写《拉
玛坚》片断。这时期出现的重要作品有《王冠明珠赋》
(《立律碧蒙谷》),用禅体诗改写的《伊瑙》、《加
姬》、《吞武里王颂》、《吉沙纳教妹》等。此外还有
一部《中国行》,是用诗词形式记录吞武里王于1771年
派遣使节到中国访问一事。
罗勇府格亮城的顺吞蒲纪念碑
  拉达纳哥信王朝(曼谷王朝)于1782年建立以后,
继续收集散失的阿瑜陀耶时期的文学作品,完成了《卡
维》、《桑通》、《大世赋》和《昆昌与昆平》等的辑
录、补遗工作。
  曼谷王朝一至三世时期泰国古典文学再度繁荣,作
品内容虽然大部分取材于阿瑜陀耶时期的故事,但形式
已经多样化,语言更加优美生动。散文体也开始流行,其
中著名的作家有昭披耶帕康,他将《三国演义》从中国
移植过来,并创造了“三国”文体,对泰国的文学,特
别是小说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时期负有盛名的
诗人是顺吞蒲、帕波拉玛努七亲王和帕玛哈蒙德里,后
者是颇有首创精神的诗人,他运用诙谐讽刺的手法写了
著名诗剧《拉登兰代》。
  曼谷王朝四世至六世王都是诗人和文学家,而以五
世王帕尊拉宗告和六世王帕蒙固告最为突出。其他著名
的诗人和作品还有銮扎巴尼及其用禅体写成的《帕树屯》,
女诗人坤素旺及其滑稽剧《帕玛累贴泰》和《一百篇乌
纳鲁的故事》,蒙拉触泰及其诗作《伦敦游记》和散文
《泰国使节到英国》,纳拉贴巴攀蓬亲王的话剧《帕罗》
等。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家还有丹隆亲王、诺·摩·梭、
披耶阿努曼拉察吞、帕沙拉巴塞等。
  曼谷王朝四世至六世时期(1850~1925),泰国各邻
国已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泰国处在缓冲国地位,被
迫执行“夹缝外交”。在文学上,从四世王开始就提倡
向西方学习,到六世王时,西方文化的影响更大,古典
文学开始衰落。
  泰国的新文学是20世纪20年代末兴起的。那时资本
主义世界发生了空前的经济危机,泰国也受到它的严重
影响,经济凋敝,民不聊生。1932年终于爆发了资产阶
级维新政变,泰国从此成为君主立宪的国家。资产阶级
民主思想的传播,教育的普及,报刊的增多,留学生的派
遣,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使泰国文
学在内容、形式和创作方法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
文学很快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并深入到了平民中间。新
文学的作家大多是出身于平民的知识分子,他们憎恶封
建权贵,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他们的作品力图表达
这种思想,在塑造人物和选择题材方面都具有一些本民
族的特点。新文学创始时期著名的作家有西巫拉帕(古
腊·柿巴立)、马来·初披尼、阿卡丹庚、多迈索和索
·古拉玛洛赫等。
  西巫拉帕是新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一时期他发表
的长篇小说《降服》(1928)、《男子汉》(1928)和《生
活的战争》(1932)都有很大的影响。《降服》写一个青
年几经曲折,赢得了一个少女的爱情,表现了作者渴望
变革、主张婚姻自由的思想。《男子汉》写几对青年男
女的理想、情操和爱情纠葛。《生活的战争》通过一对
患难与共的情人最后分手的故事,鞭挞了社会的黑暗,表
现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马来·初披尼(1906~1963)的 3部小说《终身伴
侣》、《无声的美》和《娜拉的心》,写了妇女为获得
爱情、自由和幸福而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的故事,因与当
时青年的思想合拍而风靡一时,后来有不少作家竞相仿
效。
  阿卡丹庚亲王(1905~1932)的长篇小说《生活的戏
剧》(1929)及其姐妹篇《黄种人与白种人》(1930)是首
次写泰国人在国外生活的小说,前者意在说明生活、幸
福和痛苦是无常的、难以预测,人生就象一出戏剧;后
者告诉人们黄种人与白种人之间是难以相互理解的。这
两部作品情节新奇,描写真实,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多迈索开始创作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她的小
说大多是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泰国的风俗习惯、家庭
和爱情等,手法细腻,富于哲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
  1932年资产阶级维新政变前后的泰国新文学还处于
初创时期,被泰国评论家称之为“黄金时代”,但思想
内容和艺术性均较成熟的作品还不多。30年代直至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影响较大的作品有西巫拉帕的长篇小
说《一幅画的后面》(1937)、高·素朗卡娘的《妓女》
(1937)、玛纳·詹荣的短篇小说、雅可的《盖世英雄》
和迈孟敦的《常胜将军》(1943)等。
克立·巴莫的小说《四朝代》封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泰国进步力量比较活跃,科学
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文学的发展,进步作家提出
了“为人生的艺术”的口号以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
主张。他们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描写社会,揭露黑暗,
指出道路,西巫拉帕的中篇小说《后会有期》(1950)、
长篇小说《向前看》(1955),社尼·绍瓦蓬的长篇小说
《魔鬼》(1957),伊沙拉·阿曼达恭和奥·乌拉功的短
篇小说,乃丕、集·普密萨的诗等都是这类文学的代表
作品。
  此外,克立·巴莫的长篇历史小说《四朝代》(1953),
西拉□沙塔巴纳瓦的长篇小说《这块土地属于谁?》(1958),
索·古拉玛洛赫的长篇小说《中国自由军》(1950),尽
管倾向不同,但在社会上都有较大的影响。
  这一时期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介绍工作,也有很
大发展。许多西方的古典文学名著、苏联和中国的革命
文学作品都被译成泰文。
  泰国的进步文学在1952和1958年先后受到两次重大
的打击。进入60年代,文坛相当沉寂,言情小说泛滥,有
价值的作品甚少。1958至1967年,泰国评论家把这10年
称为文化上的“黑暗时期”。
  60年代末70年代初,有两位女作家的创作引人注目。
格沙娜·阿速信(1931~ )的长篇小说《人类之船》
(1969),写一个贫苦的少女在腐败的社会中误入歧途的
故事;《日落》(1972)写一个公务员力图飞黄腾达,最
后却一败涂地。素婉妮·素坤塔(1931~ )的长篇小
说《他的名字叫甘》(1971)写一个医生自愿去穷乡僻壤
为穷人治病,结果反遭杀害。这 3部小说比较真实地描
写了社会现实,提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艺术上也有较
高成就,影响较大,分别获得东南亚条约组织文学奖。
  1973年,泰国爆发的“十月十四日运动”,对文学
产生了促进作用,在“十月十四日运动”前后出现的一
批青年作家极为活跃,他们不满现状,渴望变革,同情
劳动人民。这时描写人民的反抗和斗争的作品增多,反
映现实比较深刻。康喷·汶他威的长篇小说《东北人的
儿子》(1978),曾获1979年东盟文学奖。小说描写泰国
东北一进步青年不满社会现实、立志变革东北贫穷落后
面貌而进行艰苦斗争的故事。此外,著名的作品还有拉
披蓬的《同一个国土》(1977)、青年作家康曼·昆开的
《乡村教师》(1976)等。诗人中则以瑙瓦拉·蓬拍汶
(1940~ )、维他耶功·昌恭(1946~ )和昂康·
甘拉亚纳蓬(1926~ )的诗较为著名。
  参考书目
巴朗·纳纳空:《泰国文学史》,曼谷,1963。
 沙田·詹梯玛吞:《写作的人》,曼谷,1974。
              (范荷芳 栾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