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外国诗词常识 > 史诗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史诗

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通常指以传说或重大历
史事件为题材的古代长篇民间叙事诗。史诗主要歌颂每
个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战胜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
阻、克服自然灾害、抵御外侮的斗争及其英雄业绩。流
传至今的比较著名的外国史诗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
即《伊利昂纪》(一译《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
(一译《奥德赛》),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
衍那》,古代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和古代
日耳曼人的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武甫》,冰
岛的《埃达》,芬兰的《卡勒瓦拉》(又名《英雄国》),
亚美尼亚的《萨逊的大卫》和法国的《罗兰之歌》等。
《罗摩衍那》中罗摩即位
  史诗产生于氏族社会解体时期,在内容方面同神话
有紧密的联系。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用想象和借助想象
解释自然、支配自然的一种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
人类认识的提高,神话逐渐接近现实生活,逐渐接近现
实的人,于是出现了各种半人半神的英雄传说。古代史
诗便是这些神话传说与歌颂本民族在最初形成和发展过
程中进行的各种斗争以及在这些斗争中立下丰功伟绩的
英雄的传说互相影响、互相结合的产物。史诗中描写的
是人间事件,但人间与神界往往直接相通。诗中的英雄
既具有一般勇士的特征,又具有超人的能力。他们往往
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同时借助神力,克服各种险阻
和磨难。北欧和中亚的一些史诗,神话色彩比较浓厚。
《卡勒瓦拉》由开天辟地开始叙述。《贝奥武甫》描述
贝奥武甫同妖魔斗争,先杀死了危害丹麦人的巨妖,后
又杀死危害本族人民的火龙而英勇牺牲。史诗中一些凶
恶、狰狞的妖魔是远古时期威胁人类生存的各种自然力
的化身。“荷马史诗”也包含不少神话成分,诗中直接
描写的英雄虽然都是凡人,但他们中不少人按家庭谱系
追溯往往是神的后代。神、人分居两个世界,但神直接
干预人间事务。许多战斗场面往往成为神和神、人和人
之间的混战,甚至人还能把神杀伤或打败,表现了古代
希腊人的丰富想象力。一般说来,以远古人类生活为描
写对象的史诗,神话色彩比较浓厚。随着氏族制度的瓦
解和国家的逐渐形成,神话存在的基础受到冲击,神话
对史诗的影响逐渐减弱;史诗便逐渐以历史传说为主要
题材,神话往往成为对远古时代的回忆或联想。
《贝奥武甫》10世纪抄稿
  史诗一般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的多为对本
民族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这些事件有口皆碑,世代相
传,因而史诗具有很深的民族根源。不同的史诗展开的
历史画面幅度不一样。有的史诗叙述的面比较宽,事件
延续的时间比较长。如《摩诃婆罗多》,它以印度北方
婆罗多族王国内两族斗争为主要线索,描述了几乎席卷
整个印度的一场大战争。有的史诗着重叙述一桩大的事
件中的某个片断,如《伊利昂纪》,它所涉及的虽然是
一场规模宏大、历时长久的战争,但诗中集中叙述的则
是十年战争临近结束前的51天的战事。尽管如此,这些
史诗反映的都是整个时代的面貌和斗争情景,诗中往往
包含有对当时生活、风俗的广泛描写。即使是那些神话
传说占很大比重的史诗,它们虽然为较浓厚的幻想雾霭
所笼罩,但仍然于朦胧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这个民
族在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的生活面貌。在神话中,世界
是由神创造的,而在史诗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天和地乃
至万物,则往往是由象征整个部落或民族的英雄以大无
畏的英勇精神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的,反映了人类在与自
然斗争中的最初胜利。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使许多原先无
比繁荣的城邦和王国变成面目全非的废墟,各种自然的
和社会的变迁湮没了无数珍贵的历史资料,使人类早年
的历史面貌在许多方面变得模糊不清。在史料缺乏的情
况下,有许多史诗由于反映历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往
往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在
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少人曾经怀疑荷马史诗中叙述
的事件的历史真实性,但是后来的考古发现不仅打消了
这种怀疑,反而使人对诗中的某些细节描写的精确和真
实为之惊愕,直到现在,史学界还一直把公元前12世纪
到公元前9至8世纪的古代希腊历史称作“荷马时代”。
  史诗在其产生的初期,一般以口头创作形式在民间
流传、吟诵,随着时间的进展,不断吸收各种成分,丰
富内容,增添情节,然后由专人整理、加工,经过文字
记载,成为一部统一的作品。不少史诗至今仍然保留有
民间即兴创作的痕迹。史诗描写的通常是重大的历史事
件和受到普遍尊敬、爱护的英雄,风格一般庄严、崇高。
史诗是广大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产物,同民间创作有紧
密的联系,表现朴实、自然。诗中经常采用夸张、比喻
等手法,形象丰富、鲜明。敷陈故事还采用插叙倒叙等
手法,布局讲究,结构严谨,艺术技巧达到惊人的高度。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曾经模仿“荷马史诗”,以罗马古代
传说为基本材料,结合帝国初期的政治需要,创作史诗
《埃涅阿斯纪》。意大利诗人塔索模仿荷马的《伊利昂
纪》和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以第一次十字军东征
为题材,写成长篇叙事诗《被解放的耶路撒冷》。但这
些文人创作,在风格方面同古代史诗有明显的差别。由
于史诗产生过程的长期性和各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的特殊
性,流传到现在的史诗在思想倾向和故事情节方面必然
包含有各种复杂的因素。
  史诗不仅存在于远古时代,不仅产生于氏族社会解
体时期和奴隶制社会时期,在一些已经进入封建社会的
民族中仍继续产生着,如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
《尼贝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这
些史诗虽然也以民间传说和历史传说为依据,但它们产
生于这些民族高度封建化之后,反映的是这些民族建立
封建国家之后的社会关系和政治要求。骑士小说和英雄
传奇是史诗向当代小说的过渡形式,到了资本主义时期,
史诗即被黑格尔称之为“资本主义史诗”的长篇小说所
代替。
  由于史诗的广泛叙事性质和它所包含的深刻社会意
义,现在人们常常把比较全面地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社
会面貌和人民生活的结构复杂、画面广阔、内容丰富、
意义深刻的优秀长篇叙事作品,如优秀长篇小说等,称
作史诗或史诗式的作品。
  在西方语文中,史诗一词源于古希腊语的□ποs,意
为字、叙述、故事。自文艺复兴开始,西方文艺理论家
在研究古代史诗的基础上,继承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
文学类型的理论,根据这个词的原意,使西方语文中的
史诗一词具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即用它来作文学作品的
分类概念,泛指叙事类文学,统括诗歌和散文形式的叙
事作品,如故事、小说及通常理解的史诗等,与抒情诗、
戏剧并列。这种文学分类,至今一直沿用。
荷马史诗中描写的特洛伊的毁灭(瓶画)
                  (王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