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外国诗词常识 > 庸俗社会学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庸俗社会学
Вульгарный социологизм

一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主义地庸俗化的观点体
系,主要出现在文学研究和史学等领域。庸俗社会学者
简单化地解释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阶级制约性,
认为意识形态现象直接取决于物质现象和社会阶级的经
济基础。在文学研究中,他们把文学史的过程简单化、
庸俗化,认为文学创作直接依从于经济关系和作家的阶
级出身,甚至拿经济因素去解释句子、韵律等结构的特
点。他们不是把文艺看作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而是看
作对现实的消极纪录,不考虑时代的政治、思想和心理
等各方面的复杂因素,想直线式地从艺术形象中获得抽
象的阶级心理和一般政治经济范畴的特点,抹煞文艺的
特性,把文艺的目的、内容同社会科学的目的、内容机
械地等同起来,把文学变成对社会学的“形象图解”。
例如,他们认为普希金是破落贵族思想家的代表,果戈
理是小贵族的代表,列夫·托尔斯泰是中等贵族的代表
等。庸俗社会学的主要代表在哲学史研究中是舒利亚季
科夫,在文学研究中有彼列韦尔泽夫、弗里契等人。庸
俗社会学这个术语在苏联30年代才开始使用,但是这种
思想观点则早已出现。列宁在1908年对舒利亚季科夫的
《西欧哲学对资本主义的辩护》一书的批注中就指出了
他的这种庸俗化观点。本世纪初,俄国一些文学研究家
如克尔图雅拉、彼列韦尔泽夫、弗里契等开始研究文学
的意识上的作用及其阶级实质等问题。他们反对唯心主
义学派,坚持普列汉诺夫的传统(捍卫他的意识形态依
从于社会存在的唯物主义观点)。但是他们后来把普列
汉诺夫、梅林等人著作中的某些不大确切的言论加以引
申,并提高到一般方法论的原则,从而陷入了庸俗社会
学的观点。十月革命后至30年代初,苏联文学研究方面
的庸俗社会学更有所发展。在弗里契的《艺术社会学》
(1926)、克尔图雅拉的《文学作品的历史唯物主义研
究》(1928)、彼列韦尔泽夫的一些论著以及无产阶级文
化派理论家(弗·卡里宁、普列特尼约夫)的著作中,在
《在岗位上》(罗多夫、列列维奇、瓦尔金)、《在文
学岗位上》(阿维尔巴赫、李别进斯基、叶尔米洛夫)、
《列夫》(阿尔瓦托夫和楚扎克)等杂志的批评家的言
论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种倾向。从20年代末开始,
苏联文艺理论界对庸俗社会学倾向开展了批判。以后在
文学史和文学理论研究中这种倾向有所克服,但在一些
批评家(别利克、卡洛申等)的著述中仍然有所表现。
                  (李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