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其他文学分类常识 > 秦汉散文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秦汉散文

秦王朝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封建国家只存在15
年。这期间除皇帝的诏令和臣下的奏疏等实用文字外,
没有散文名篇传于后世。而在文学发展中起过一定影响
的是完成于秦统一前秦王政八年(公元前 239)的《吕
氏春秋》和李斯作于秦王政十年的《谏逐客书》。前者
由秦丞相吕不韦主持,由其门客集体编著,它同先秦其
他诸子散文一样,有不少地方借寓言故事说理,富于文
学意味;书中还保存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佚文遗闻,
是后世研究先秦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后者是李斯为谏
阻秦王拟驱逐六国来客而作。文章揆之以事理,说之以
利害,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家说辞的气势;而在文辞
的修饰整齐、音节的和谐流畅等方面,又是汉代政论文
和辞赋的先声。
  两汉散文中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政论文。西汉初年,
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的余风犹存。一些作家继承先秦
诸子的优良传统,关心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面对现实,分
析形势,勇于表示自己的政治见解和主张,使汉初政论
文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贾谊和晁错是这一时期政论文
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政论文作品或针砭时弊,分析社会
实际存在的矛盾;或总结秦王朝短期覆亡的原因,借古
喻今,都写得深切著明,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
文章风格而论,贾谊、晁错各有特点,鲁迅在《汉文学
史纲要》指出:贾、晁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贾
谊有文采而比较疏阔,晁错则见识深远,他们的政论“皆
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学成为士人仕进的
工具,而经学家的家法森严,章句烦琐,许多士人皓首
穷经,日益脱离现实而不切实用。西汉末年,谶纬之学
兴起,东汉大盛,使空疏的经学又增加了神学色彩,一
般士人也无不受到影响。所有这一切,使一般政论文也
蒙上了空疏神秘的经学雾障,迂腐板滞而缺少生气。但
少数作家能够冲破经学的束缚,继承贾谊、晁错的传统,
对封建社会中日益尖锐的种种矛盾,统治阶级的腐化侈
靡以及神学化的经学作了揭露和抨击。在文章风格上因
受到辞赋创作的影响,有趋于整饬、排比的特点,但思
想内容则与辞赋相反,绝少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颂扬。
  西汉宣帝时的桓宽根据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盐
铁会议的文献,剪裁、组织而成的《盐铁论》,不仅保
存了西汉中叶的经济思想史料,也对当时的社会面貌有
具体生动的反映,其中对时政的批评,对社会不合理现
象的揭露,对不切实际、迂腐经生的讽刺,都很深刻。在
形式上,《盐铁论》是汉赋主客问答形式的改造和变化,
有创新意义。东汉政论文较著名的有王符的《潜夫论》、
崔□的《政论》和仲长统的《昌言》。它们对东汉中叶
以后的社会有不少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评,文章结构
严密,语言质朴,并常以历史故实和生动的比喻增强其
论点的说服力。但就文章气势和文采而言,一般不如西
汉的政论文。
  东汉初年的王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唯物主义的思想
家,所著《论衡》(85篇)是中国思想史上一部重要著
作,他高举“疾虚妄”的旗帜,批判了当时统治阶级所提
倡的对于天道神权命运的迷信,并对传统的思想提出了
大胆的怀疑。他批评当时儒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
圣所言皆无非”的错误态度,并在《问孔》、《非韩》、
《刺孟》等篇中,对被儒家奉为圣人的孔孟的言论做了
分析,并指出其荒谬的地方。由此出发,王充还对当时
以辞赋为主的正统文学的华而不实,伪而不真的文风进
行了尖锐的批判,并在《艺增》、《超奇》、《佚文》、
《案书》、《自纪》等篇中提出了自己的正面主张。
  汉代散文中的史传文成就突出,在中国古代文学发
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史记》、《汉书》在整个封
建时代,都被史学家及文学家奉为典范。
  中国史官的建置极早,他们掌管国家的典册,记言
记事,积累并整理了大量文献,供统治者咨询和使用。现
存的儒家“五经”及《左传》、《国语》等,其初大都
出于史官之手。战国以后,特别是经过秦火,至汉王朝
建立时,史官制度已名存实亡,典籍图书的散失更加严
重。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时,社会经
济、文化才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与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政策一致,总结、整理历史资料就成为文化
思想的必然趋势。《史记》就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出
现的。《史记》是中国史学中一部继往开来的伟大著作,
作者司马迁创造的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汉以后一
直是历代王朝正史所沿用的体制。而《史记》的人物传
记,由于作者的匠心独运,使之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
学的开山之作,后代的文学家从中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
的。宋代郑樵说:“百代而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
不能舍其书。”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都说明司马迁对中国文学发展的伟大贡献。
  汉宣帝以后,有不少文人缀集时事续补《史记》。
东汉初年班彪“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
十篇”(《后汉书·班彪传》)。其子班固在此基础上,
撰成《汉书》。《汉书》的体制虽承袭《史记》,但它
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了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至
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共 229年的断代历史,是继《史
记》之后又一创造和发展,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
重大影响。长期以来,史学界均以班马、史汉并称。
  汉代散文,据《汉书·艺文志》著录还有小说一类,
《艺文志》载“小说十五家千三百八十篇”(实为一千
三百九十篇)。班固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
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汉书·艺文志》)
桓谭也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
身理家,有可观之辞。”(《文选》江文通《杂体诗》李
善注引《新论》)汉代小说作品大都亡佚,现存题为汉人
所作者,如《十洲记》、《西京杂记》、《汉武帝内传》
等,均出后人伪托。但据班固、桓谭所论,及汉代小说佚
文、伪书所记,推测其内容当系志怪、志人之类,实为魏
晋小说之滥觞。由于这些著作“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
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缪”,“不本经
传,背于儒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因而为当世
儒者所轻贱,以至无法流传于后世。汉人小说虽不存,但
现存的汉代散文著作中亦有类似小说者,如刘向的《说
苑》、《新序》、《列女传》。作者编纂这三部书的本
意是用历史故事来宣扬封建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
但其中除有先秦至汉代的史事外,也有一些流行于民间
的轶事、传说和寓言,颇与后世小说相近。此外,《吴
越春秋》、《越绝书》,旧时书录均入史部,称之为“杂
史”、“载记”。两书都是叙述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史实,
主要根据《国语》,亦兼采《左传》、《史记》的记载,
但其中也融入了有关的民间传说,《四库全书总目》称
《吴越春秋》中“处女试剑,老人化猿,公孙圣三呼三应
之类,尤近小说家言,然自是汉晋间稗官杂记之体”,其
写法对后世历史演义小说是有启发的。
                  (费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