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首页 > 诗词常识 > 其他文学分类常识 > 近代文学
· 先秦
·
· 魏晋
· 南北朝
·
· 唐五代
·
·
·
·
·
·
· 近代
· 现当代
· 不详
近代文学

近代文学,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
夕的文学,即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文学。
  社会原因 中国古代传统体裁的文学,如诗赋词曲
等,发展到清中叶,除小说外,如诗、文、词、戏曲等,
虽作家作品众多,也在风格流派上彼此竞争,但大都缺
乏新的思想内容,因袭旧的艺术形式,日趋衰落,陷于
困境。
  到了近代,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开始发生了重大的
变化。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
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
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
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
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而同时中国人民也进行了一系
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辛亥革
命……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八十年中,随着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革命(1840~1851)、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义和团运动(1862~1900)、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1901~1918)的历史发展,阶级矛盾、民族
矛盾进一步尖锐化、表面化,文学创作从思想内容、艺
术形式到风格流派,都相应地发生重大变化,为反帝反
封建服务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文学,直接继承发展古代优
良的文学传统,特别是清初至清中叶的爱国主义文学传
统,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形成新风貌和新潮流。同时,
那些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各种传统文学在新形势下也不断
地有所变化和发展。
  道光、咸丰朝文学 19世纪中叶前后,清代道光、咸
丰年间,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时
期。英国资本主义的大炮,打开了闭关自守的封建帝国
的大门,暴露了清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封建帝国的空前危
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洋货倾销,鸦片输入,白银外
流,银贵谷贱,加速了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破产。加上
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农民和其他各阶层人民更无法生存,
阶级矛盾不断地尖锐化。从白莲教起义到太平天国革命,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也刺激了中
国资本主义的生长和发展。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分
化。一部分地主阶级开明派,开始睁眼看世界,厌弃宋、
元以来的程朱理学和盛极一时的乾嘉朴学,而研究“经
济”之学,强调“通经致用”的学术;并发出了改革腐朽
内政、学习外国有用的知识、抵抗外国侵略的呼声。文
学也突破了死气沉沉的局面,理论上提出了文学要为现
实政治斗争服务的思想,反对模拟;创作实践上要求反
映现实政治社会内容,歌颂广大人民和英雄人物对外国
侵略者的英勇抵抗,揭露清王朝及其官僚贵族的昏庸腐
朽和社会矛盾,打破了陈腐的面貌,出现了进步的文学
新潮流。
  这个时期,作家众多,流派竞起,文学呈现繁荣复
杂的景象。首开文学新风气的是以龚自珍、魏源、林则
徐等为代表的开明派,以及张际亮、汤鹏、姚燮、贝青
乔等。他们敏锐地看到清王朝内外严重的危机,积极建
议改革内政,坚决主张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写出
许多富于时代色彩和历史意义的诗文作品。张维屏、陆
嵩、朱琦、林昌□等,则从不同角度写了某些具有现实
意义的诗篇。后来,早期的改良主义者冯桂芬、王韬都
曾反对或抛弃桐城派古文;王韬更以一般古文或文言文
用之于报章,使古文社会化或通俗化,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而太平天国领袖们的诗文作品,批判封建色彩浓厚
的陈词滥调,提倡朴实明晓的文风,直接为革命斗争服
务。这些就是这个时期进步文学的主流。
  与此同时,传统诗文也出现了“宋诗运动”和桐城
派中兴。“宋诗运动”继承乾隆、嘉庆间的“宋诗派”,
以模拟宋诗为贵,由程恩泽、祁□藻、曾国藩倡导,重
要作家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桐城派古文在这一
时期产生了梅曾亮等著名作家,形成了“中兴”的局面。
而经学家阮元,提倡以《文选》为范本,实际是提倡骈
文,形成与桐城派古文对立的扬州派骈文。在骈、散之
间作调和态度的则有常州的李兆洛。他实际也是倾向骈
文。这些诗文流派的作家和作品,就其主导倾向看,是
守旧或保守的。此外,词则有“常州派”的发展。周济
提出“诗有史,词亦有史”的主张,有进步意义。但被
誉为“倚声家老杜”的蒋春霖的词,内容则多为诬蔑太
平天国革命,表现了地主阶级的没落情绪。小说主要是
“狭邪小说”和“侠义公案小说”,倾向日趋堕落。
  同治、光绪朝文学 从19世纪60年代到同世纪末,清
代同治、光绪年间,是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买办相勾结
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时期。中国资本主义大致
从这时开始得到初步的发展。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中
日战争失败后,举国悲愤,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空前尖锐,斗争是激烈而复杂的。封建买办阶级如李鸿
章卖国投降,但人民群众强烈的反帝爱国精神爆发了义
和团运动;同时出现了相当广泛的改良运动。一部分由
官僚地主阶级转化的上层资产阶级,呼吁救亡图存,要
求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康有为、梁
启超就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和领袖。在文学上的代表
作家则是黄遵宪、 康有为、 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他们自觉地使自己的文学为改良运动服务。
  在戊戌变法前后,梁启超提出了“诗界革命”、“文
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明确主张。戊戌变法前,
梁启超和谭嗣同、夏曾佑曾试作“新诗”,反映了改良
派对新思想、新知识即“新学”的要求。戊戌变法失败
后(1898),梁启超便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
界革命”(《饮冰室诗话》)主张,推尊黄遵宪从理论
到诗作实践已为“诗界革命”作了榜样,是推陈出新的
“新派诗”。梁启超虽不以诗人自命,他自己的诗实际
也是“新派诗”。他的“文界革命”主张,是适应资产
阶级“开通民智”、改革语文的维新思潮而提出来的。
当时已有人认为文言是“祸亡中国”之一端,“白话为
维新之本”,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报章宜改用浅
说”。同时长江下游各省白话小报纷纷出现。他的散文
写作也实践自己的主张,打破一切传统古文的格局,开创
了“新文体”。同样的出于改良的目的,他更提倡“小
说界革命”(《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强调小说对
改良社会的作用,而特别重视“政治小说”,宣传政治主
张、政治理想,直接为改良运动服务。他更试作政治小
说《新中国未来记》,虽未完篇,但有现实意义。与此同
时,梁启超和其他改良派作家也曾利用“杂剧”、“传
奇”的传统戏曲形式,反映现实政治内容,虽不成功,但
也表现着他们对戏曲改良的尝试和努力。
  翻译文学的兴起,也是改良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严复、林纾是这个时期著名的翻译家,他们分别以各自
熟练的古文翻译西方社会科学和文学作品,对传播新思
想、新文化,起了积极的作用和广泛的影响。
  改良运动对封建文化的冲击力量是不足的。传统诗
文继续发展。“宋诗运动”的发展,出现了颇有影响的
“同光体”;同时出现了拟古的汉魏六朝诗派和晚唐诗
派等。常州词派则朝词学的整理和研究方面发展。“桐
城派”古文也出现了黎庶昌等新的作家,并对严复、林
纾等翻译文有明显影响。
  此外,道光年间诞生的京剧,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
繁荣。它进一步吸取地方戏的精华,出现了一些有时代
精神的优秀剧目,不少名演员创造了许多生动优美的艺
术形象,成为一个影响深广的重要剧种,是这一时期文
学成就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
  清末民初文学 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清代
末年到民国初期,是中国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
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又转为失败的时期。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中下层,毅然走革命的道路,
积极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帝国主义和
腐朽的清王朝,成为广大人民愤恨和斗争的焦点。许多
爱国青年,接着先进人物的足迹,纷纷东渡日本留学,寻
求救国真理,一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留学热潮。清政府
迫于危亡形势,也不得不向资产阶级作某些让步,实行
“新政”,废八股,停科举,开办新式学堂,等等。随
着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国内外先后产生了许多革命
小团体。1905年许多革命小团体的联合,成立了以孙中
山为首的“中国同盟会”,创办了机关刊物《民报》,标
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已走向高潮。它和改良
派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和斗争。革命报刊和文学期刊纷纷
出现,文学团体“南社”在1909年正式成立,参加者17
人,其中14人是同盟会会员,文学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更
加明确,各种文学形式一时都成为革命斗争的工具,进
步的文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部分近代文学著作和报刊
  这一时期诗歌的突出特点和成就,是以南社为中心、
以南社诗人柳亚子、高旭、陈去病、马君武、周实等为
代表,慷慨高歌民族民主革命。秋瑾则是这时期最杰出
的女诗人。以宣传革命思想为主题的散文,章炳麟取法
魏晋古文,青年作家邹容则采取通俗化的古文。小说出
现了揭露黑暗、同情革命的曾朴《孽海花》和歌颂革命
的陈天华未完成作品《狮子吼》。主张一般社会改良的
著名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和吴趼人的《二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也出现在这一时期。而戏剧说唱等
方面,则有汪笑侬改良京剧,黄吉安改良川剧,春柳社、
众化团等文明戏即话剧团体的出现,秋瑾、陈天华等用
说唱形式宣传革命,以及一批有革命倾向的杂剧、传奇、
乱弹等作品。
  这一时期保守的传统诗文,主要在北京活动。“同
光体”诗人在北京创立诗社,隐然和“南社”对立。而
王国维则在西方资产阶级哲学思想基础上,提倡文学脱
离现实政治社会,和进步潮流背道而驰。同时,随着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失败,革命进步作家有颓唐悲观的,如
“南社”苏曼殊等人。而前一时期的改良派人物如梁启
超、严复、林纾等也与前清遗老们合作起来。这些都表
现着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
  近代文学的特点 近代文学区别于传统封建文学有
以下的特点:
  ① 文学的政治性、战斗性,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
愈来愈加强和显著了。进步作家和作品,继承了中国文
学的优良传统,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内外
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平等而斗争。爱国主义和民
族主义是这个时期文学突出的思想内容。从龚自珍、魏
源到“南社”诗人们的文学创作活动,密切与现实政治
联系,成为日益明显的历史潮流,反映近代文学发展的
新方向。
  ② 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文学反映现实的领域空前
地扩大了。这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莫不皆然,特别是诗,尤
为突出。它几乎无所不包地反映了新世界、新思想、新
事物,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意境。黄遵宪、康有为、梁
启超的诗都表明了这一点。
  ③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得到继承和发
展。龚自珍首先突破清中叶以来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
统治,成为近代早期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许多散文和
一部分律诗绝句,也表现了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后来
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许多作家,都进一步发展了现实主义
和浪漫主义,特别是现实主义成为文学界自觉的创作运
动。林昌□、陈应昌、贝青乔、黄遵宪等人的作品都体
现了这一特色。
  ④ 随着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和民主革命的宣传的需
要,出现了文学团体和文学刊物,它们起着前所未有的
组织、教育与鼓舞群众的作用。文学的社会作用扩大了,
它不再只是案头窗下少数人所用的工具,而是群众的读
物。因此,人们自然地改变了对文学的旧观点,产生了
对文学的新估价,这是近代文学发展的一个新变化,这
个变化从晚清到民初新文化运动才特别显著。
  ⑤ 随着题材和内容的扩大,文学的形式、语言乃
至风格特征也有了新的变化,一般趋向通俗化。龚自珍
大量绝句诗,多采“古绝”体,打破清中叶以来诗歌重
格律的束缚,以及后来黄遵宪、梁启超对诗风的改变,提
倡诗与音乐结合,使得诗能歌唱,是走向通俗化最有代
表性的表现。晚清资产阶级由于开通民智的需要,在文
学各方面更自觉地致力于这一点,使文学更有效地为政
治服务。
  ⑥ 由于近代社会迅速的变化以及作家阶级立场和
世界观的局限,文学发展呈现复杂景象和过渡状态。进
步作家的进步性往往表现不彻底,并有前后期的不同。
传统派作家也不能避免时代潮流的影响,产生某些可取
的作品。新旧派作家都有内容和形式矛盾的作品。新旧
派有对立的一面,也有联系的一面。新派对旧形式、旧
风格突不破,缺乏艺术上彻底革新的自觉的努力。
  近代文学的成就在于它的反帝反封建的进步主流,
它的反映现实和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方法,它的语文合一、
走向通俗化的探索和努力,为“五四”时代新文学运动
准备了一定的历史条件。
  参考书目
 陈子展:《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上海书店影印,上
海,1982。
 任访秋:《中国近代文学作家论》,河南人民出版社,
郑州,1984。
                  (季镇淮)